宣化半日游

宣化,寓意“宣教德政,化育万民”,是京北张家口市的一个县,古称“上谷郡”,有“京西第一府”之美誉。

拱极楼

宣化拱极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布瓦小式建筑,上下两层通高14米,建在九米多高的连城墩台上。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二楼成一轴线。明成化年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挡外来侵略。

拱极楼系宣化城防建筑的一部分,1989年国家拨专款重修拱极楼,也基本保持了它的原貌。

清远楼

又名钟楼,位于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南与昌平、北与广灵、东与安定、西与大新四门通衡。内实2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

清远楼高三层,楼顶采用歇山式屋檐构造,整楼皆用青瓦、木材建成。楼上有开间房五间,三间进深房,四周设一环形走廊。楼檐是由堪称工艺品的梁、柱以“升”字形支撑,所以檐角那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反翅,至今看上去仍使人联想到腾空而起的情形。日本的建筑大师伊东忠太博士曾著书(《东方的建筑史研究》)称赞清远楼采用的建筑技术与手法,世上绝无仅有。恰恰是由于其木构技法的卓越之美,后人称清远楼为“第二个黄鹤楼”。

历史的车轮印

镇朔楼

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干明代早期,历史悠久,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l日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宣府新城之记》碑文中写道:“即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崇七间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级。卜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此碑竖立在镇朔楼之侧。

五龙壁

问了很多人,走了很多路,才知道宣化五龙壁位于宣化师范学校院内。学校正值假期,门卫大爷很热心,让我们快看快回。

宣化五龙壁为原弥陀之影壁,清代建造。五龙壁高4.5米,宽3.5米。壁面由青方砖雕磨拼接而成,上雕浮龙五条,三条昂首,两条俯首,相互盘绕,腾跃于海水云天之间,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辅助图案为珊瑚、莲花。壁两侧各雕瓶插花图八块。

宣化天主教堂

宣化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宣化教区的主教座堂,座落在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牌楼西街。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赶上阵雨,乌云压顶,看着很有气势的感觉。

1862年,法国遣使会的儒梅和梁儒望两位神父,购得建堂基地。1869年由樊国梁神父主持修建,直到1872年艾儒略接任宣化总堂神父后,完成教堂的工程。1879年,都士良神父又扩建了该堂的偏翼。1900年7月5日,教堂被义和团焚毁。1904年,用庚子赔款1万两白银重建宣化教堂。使用面积909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礼拜。大堂面南朝北,哥特式风格,脊高21米,两座钟楼高26米。建筑工艺精细考究。全堂共有11座门同时可以进出。内部是石拱构成的高大的穹顶。从大门至祭台栏杆进深37米,供教友颂经祈祷;栏杆里面还有14米,供神父做弥撒行圣事。1980年教堂开放,1988年大修。

出发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