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别人”的真实生活

很佩服自己当年在面对实验室中那台新286的时候,说出的那句话,”这个东西最大的价值就是造假!“那个时候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你永远不知道和你网聊的是不是一条狗。

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也依然存在着这个可能,而且随着物理世界慢慢映射到虚拟世界,随着海量信息的汹涌澎湃,更容易产生假象。

以社交媒体为例,其实是包括网上任何数字化建立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发布者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愿意分享出来的0和1,因此,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其实只是某人经过策划的世界,好像电影Trueman中展现出来的”经过生成的“世界,虽然有些人确实在网上也很诚实,但是,他分享出来的也不过是其真实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希望你看到的那部分,并不是你所想象到的那个世界。所以这里并不是直接“造假”,而是产生了假象。

难道不是吗?我在网上发的就都是自认为有意思的想要分享的文字和图片,例如好吃好玩好看好听的,以及想要炫耀的东西,而实际上,每天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你是看不到的,而那些事情有的琐碎有的重复,而且,有的时间就是在刷手机,还有的时间就是在发呆。

所以,不要相信网上的那些人都过着完美的生活,每个人都是得意之时失意一刻,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平淡无奇,有着不想被转化为0和1让你看到的那部分生活。

朋友圈,就好比一帮人关了门随便说的包间饭局,微博,就好比一帮人举了牌子上街散步喧哗,你看不到那些人酒足饭饱之后的千姿百态,也看不到那些人回家之后的千奇百怪。这再次验证了老婆说过的,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看不到的不一定就不存在。

已经有研究发现,刷社交媒体,其实是在不断切换多任务的状态,让人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会影响到认知水平,影响到身体健康,

那么,为什么还会沉溺在刷社交媒体中呢?想想看,有一种人是“别人”,有一种人是“自己”,“自己”分享或是刷着“别人”的生活,自然都会有比较,有比较自然就会有了欲望。”自己“在苦逼工作的时候,”别人“在逛世界,”自己“在节衣缩食的时候,”别人“在饕餮美妆,”自己“的婚姻日趋平和,”别人“却正在激情浪漫,”自己“的孩子写个作业要磨磨蹭蹭,”别人“的孩子又是多才多艺。。。所以,刷多了,怎么会没有心理影响呢?!并且,相对于较高成本的真实社交,这种几乎没有成本(很多人不认为时间是最高昂的成本)的虚拟化社交,满足了“自己”的“社交虚荣“:

1、分享,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2、回应,表示”自己“参与”别人“生活的重要性;
3、窥视,”自己“有机会窥视”别人“的生活。

因此,工具本身是没有罪过的,背后的因素是我们的欲望,而且,也不是工具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而是赋予了我们发生某些行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