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记得当年,微软有一个曾经获得大奖的很著名的视频广告系列——Your potential,our passion系列,微软宣称提供的是能让人们认识到并实现自己潜能的工具。前不久,看到几个国外的课程设计,都是基于微软产品的使用,主要是Office和Bing,适合基础教育小学高年级到高中阶段。课程设计确实很有意思。

1、设想让一位逝去的名人复活一天,带领他/她在曾经经历的地方一日游,对比发现其中反应出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化。

2、测量教室布局,并重新设计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室平面布置图。

3、对比真实条件下不同代人的生活,鼓励学生预测未来需求和可能改进未来人们生活的可能的发明。

4、设计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进行环球旅行,估算旅行成本并考虑不同的世界时区。

所有课程都要求学生分组工作,分担责任,就内容、过程或成果共同做出实质决定,完成作业并演示分享。课程中锻炼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沟通表达的技巧,除了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语言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鼓励。

微软实际上在教育上早已经是煞费苦心。微软内部有自己的教育行业网站,http://www.microsoft.com /education/en-us/Pages/index.aspx,其中提供了众多教育资源,早几年还推出了一个网站,http: //www.pil-network.com/,为全球学校和教师提供工具和教学分享,旨在为全球的教育资源平衡做出贡献。

当然,从娃娃抓起微软产品的使用,可能是其长期的野心所在,但是,我想微软对教育的贡献,是另外的一条思路。在今天大谈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的时候,活生生的教育仍然不可忽视。现在,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苹果,甚至如今的Twitter和Facebook等等,都提供了很多如此优秀的工具,可以用在教育上,如果依然停留在书本说教,连孩子们都会烦死。

正是工具的运用推动了人类的进化,这也是一代一代教育的成就。视频和设备适合于已经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对于正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们来说,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静下心来设计充满趣味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运用各种工具(包括信息技术工具)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毕竟,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实际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