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园名源于“月映竹成千个字”的意象。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的基础上将其重建并命名为个园。同治初年(1862年)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后军阀徐宝山在扬州掌权,逼迫各富商认捐。徐宝山觊觎个园已久,迫使李家认捐巨额款项,李家无力支付,于是被徐逼用个园抵债。徐宝山1913年被革命党炸死,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徐氏后个园又易主蒋氏、朱氏等,直至1949年被收归国有。李家入主个园达60年左右,时间最久,其间将个园逐步完善,乃个园最完整的时期,大多假山乃以李家船队的压舱石所建。

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清代刘凤诰所撰《个园记》中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1992年,《人民日报》著文将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园”。2014年6月,个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宜雨轩,是个园谋篇构局的中心,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上联说的是此处景色宜人,引人感慨万千,而琴瑟和鸣又指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下联中的“雨”是出自于杜甫的典故,下雨天是留客天,后人就把雨代指朋友,老友依旧,新友更多,说明主人交往广泛,看重情谊。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笋石、湖石、黄石、宜石叠成,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月洞门额上阴刻“个园”二字,是园主人黄至筠在园内留下的唯一一幅墨宝。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高出墙垣,竹丛中插植有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竹石点破“春山”主题,传达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入了园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这里有象形石点缀出的十二生肖,花坛里间植有牡丹芍药。门外是早春光景,门内则是深春之景。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17]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秋景是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倚伴嶙峋山石。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秋山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宣石假山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雪石造山之时,还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

火巷是旧时大户人家必不可少的通道,高高的鸳鸯墙既能保护主人家的隐私,又能起到防火防盗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