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何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被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园林泰斗罗哲文称之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
何园
何园
何园

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光绪元年(1875年)建成,历时十三载。为湖北汉黄德道道台何芷舠所建之私人园林,故而俗称“何园”。园主何芷舠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与“登东皋以抒啸,临清流而赋诗”,题园名为“寄啸山庄”。光绪九年(1883年)又将吴氏片石山房并入园内。民国时期,何氏家道中落,住宅易主,园亦残败,曾一度改为游乐场。

何园
何园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

何园
何园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发挥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复道回廊有“天下第一廊”美誉,是中国园林中少有的景观。设计者巧妙地用双层折廊分划了前宅与后园的空间,楼廊高低曲折,回缘于各厅堂、住宅之间成为交通上的纽带,经复廊可通全园。双层廊的主要一段取游廊与复道相结合的形式,中间夹墙上点缀着什锦空窗,颇具特色。

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

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

石涛(1642年—1707年),原姓朱,名若极,桂林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清初画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明末)清初四僧”。

石涛像

石涛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失败被唐王处死,若极被宦官(即喝涛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

何园
何园
何园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扬州何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