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墓,也称三苏坟,俗称苏坟、苏家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小峨眉山麓,是北宋时期知名“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墓冢。

三苏父子的人生经历、哲学思想、政治实践、文学艺术成就,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三苏文化。三苏园景区即围绕三苏坟而建,纪念三苏,宣传三苏文化。园内现存宋代的墓、元代的坊、明代的碑、清代的碣以及代表当代书法艺术高水平的300余块碑刻。

相传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在汝州相见,兄弟俩人后在四周游玩,见此地景色与家乡眉山有几分相像,遂将此地定为养老和埋骨之所。亦有称是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时,在此嘱咐苏辙葬此之意。

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次年葬于此。此后十一年苏辙卒于许昌,其子孙将其葬于此。在此之前苏洵已于治平三年(1066年)卒于开封,次年十月葬于四川彭山县,此处的苏洵墓为元朝至正年间县尹杨允所置的衣冠冢。

陵园神道上古柏相应,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相对排列。墓园内的红石牌坊,为明代郏县学者王尚絅所立,后至清道光甲申年知县李虎臣又将石坊重修一新,坊楣上写着四个行书大字“青山玉瘗”为王尚絅所题。两边石柱上所刻的对联:“是处青山可埋骨,佗年夜雨独伤神。”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写给弟弟苏辙的绝命诗《狱中遗子由》。

墓园中有三坟,苏洵墓居中,苏轼、苏辙分葬两侧。其西南300米是始建于宋仁宗时期的广庆寺,今见建筑多为晚清重建。广庆寺后东北方为供奉了三苏塑像的三苏祠。


广庆寺位于东坡湖西北方向,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后经元至顺年间改造而成,是一座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寺院建筑。主要由南天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组成。广庆寺其建筑结构与众不同,它汇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建筑特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进三院,寺祠合一,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


三苏祠堂暖阁内保存着元代所塑的三苏父子泥塑像,是中国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尊三苏父子塑像。苏洵居中,形态高大,苏轼苏辙分列左右,形态与其父亲相比尺寸有所缩小。三苏泥塑像是元代所建,中国仅此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