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眼睁眼间,都web2.0了

好歹也算是IT圈里的人很多年了,突然间被满眼的web2.0给唬了一下,差点和internet二代混了,热热闹闹的气氛很适合2005年的冬季,和2000年冬季的互联网大萧条倒是反过来了。那么什么是web2.0呢?google了一下,简单说说吧。

话说当年,1989年,英国人Tim Berners Lee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职务外发明了World Wide Web,简称WWW。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叫做html的网页里直观的展现出来,而且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这就是web1.0。从那时候开始,在WEB1.0上叱咤风云的公司前赴后继,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虽然后来被MS打压的很惨,但是仍然作为立碑的永存历史;一个想偷懒的华人杨致远于是提出了互联网黄页,创建了Yahoo;而Google后来居上,清爽简洁的页面,开始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海量这种评价酒精考验度的词语也加入了IT的热潮,靠着几个关键词检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互联网窥视欲望,因为需要“语义关联”,于是Tim Berners 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在制作网页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格式,理想的理解就是把互联网变成一个巨大的结构化的知识库,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上数据可以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引用。

但是这个概念仅仅是概念,人的天性就是偷懒,怎么可能考虑为机器去打工呢?!于是google如日中天,大获成功。

经历了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大萧条,这几年web重新热了起来,到了什么blog出现的时候(呵呵,有人说blog就是能够按照时间archive的BBS,确实,换个马甲就不认亲了),已经是全民结网了。这时候,一些专家就提出了新的说法,因为他们就是靠着说法挣钱的,提出了web2.0,原因呢?因为web1.0的核心是数据,web2.0更多的是人的互动,说白了,就是web从1.0的互联到2.0的互动。晕,其实核心还是数据,不就是换了马甲嘛。

好吧,再简单说一些应用,有了这些就是web2.0了。

Blog:把自己的日记放在网上,接受其他人的评论,和其他人的日记链接,中国名叫博客。

RSS:把内容自动分发,提供定阅。

Podcasting: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定阅,也就是播客。

WIKI:大家一起编写一个大百科全书。

也就是说web1.0的应用是网站,用户是被动的阅读关系;web2.0的应用都是以人为主体了,以人的主动自发行为来丰富着互联网的内容,并且组织着互联网的内容。

恍然,一不小心,自己也进了web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