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项目验收通过,翻出硬盘中埋没多日的电影,一部本来不以为然的国产片《向日葵》竟让我感动了许久。看惯了好莱坞眼花缭乱的特技,看多了黑社会惊心动魄的争斗,看腻了东拼西凑满眼浮华唯美的镜头,当真正静下浮躁的心来,去品味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突然唤醒内心深处的记忆时,才发现自己仍然是那么容易被感动。《向日葵》的导演是张杨,孙海英和陈冲主演。影片从父亲孙海英的儿子的出生开始,到这个儿子的孩子的出生结束,时间上分为1976年、1987年和1999年三个部分,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变化,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关系的变化,影片中有很多熟识的镜头,比如拍烟盒、弹弓、避震棚、露天电影、笤帚疙瘩、老三洋录放机,也有很多熟悉的背景,比如粉碎四人帮、南下打工、考大学、分房、拆迁,甚至还有当年社会上谈恋爱时流行的歌曲《迟到》。当然,可能会有人提升到从一个家庭的20多年历程看中国社会变革的高度去看待这部电影,不过,我宁可把他只当成一部家庭片来看。
孙海英原来是个画家,但是儿子出生后,就被发配到农场劳改,六年后才回家,六年没有给过儿子父爱,而自己的手已经被迫害致残。但是父亲不甘心,看出了儿子的画画天赋,就用各种方式逼着儿子学画,儿子在和父亲的一次次冲突中成长着,最后在画展上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这个家庭的思想沉淀,并和父亲慢慢地互相理解着。正是这种父子关系的冲突,在一次次地触动着我的心绪,而今天,当我也已经成为父亲,面对着自己的儿子时,父子关系更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影片中这一代的父亲,因为社会的变化,他们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机会,因此,他们为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着,为儿子规划着一切,他们希望儿子成就自己失去的东西。导演张杨自己说:“父与子、子与父天生就是对着干的,却又无可奈何地必须在一起,而且要永远在一起,双方是力量的对话与转化。在儿子幼时,父亲是强势的一方,对儿子有绝对的主控权,儿子只能通过小小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叛逆和不满,离家出走或者不和父亲说话。渐渐的,有一天,儿子长大了,原来倔强的父亲开始跟在儿子身后,儿子成为强势的一方,父亲只能用唠叨来平衡自己失去地位的寂寞。”但是,无论如何,父亲对儿子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儿子仍然在一招一式中学着父亲,也最终理解了父亲的爱。
很多父亲用这样粗暴而武断的教育方法,并不是说父亲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教育,“因为人和人之间,即使是最亲的人,想真正做到面对面地谈心、交心,其实很难”。但是,我想问很多同龄人,父亲的选择难道不对么?
这部影片是献给我们的父亲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爱儿子的,就是父亲!只有生活本身,才能教会儿子理解“父亲”二字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