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小西天

隰县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五台山火场寺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小西天全景

小西天主要建筑分为上院、下院、前院,无梁殿(无量殿)穿土为窑,殿前为下院,无量殿顶部建大雄宝殿,殿顶为院,是为上院,孤桐峰上建观音魁星阁,下为前院。

俯瞰寺院,正中大雄宝殿,左普贤殿,右文殊殿
道入西天

小西天寺院三面环山,两侧土崖峭立,沟两旁的山翼如凤凰展开的翅膀,建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南北对称的建筑20处,并以洞为门,把上院、下院、前院三个建筑群分隔和连通。寺院三分之二的殿堂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叠曲折,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浑然一体,堪称“小、巧、精、奇”,可谓别具一格,独具特色。

高处观音魁星阁
左侧大雄宝殿,前方文殊殿
观音阁对面是大雄宝殿,两侧文殊、普贤殿,下为无量殿

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大雄宝殿内彩塑约成于顺治(1644~1661)年间,保留着明代的艺术特色。悬塑为木骨泥质,贴金敷彩,高者3米多,小者十几厘米,现存1673尊造像,损毁305尊,共计1978尊,由无名艺人创作,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之“绝唱”。

毗卢遮那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上方“千佛宫殿”

悬塑,即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古代塑造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现代雕塑艺术形式分类,称为浮塑,一般在殿堂内围绕佛坛塑像,在其两侧、背后及上方依托壁面塑造而成。

释迦摩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上方“西方胜境”
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上方“金色世界”

大殿正壁有5个相连的佛龛,内塑药师(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上方“极乐世界”)、弥陀、释迦、毗卢、弥勒(左胁侍法音轮菩萨,右胁侍大妙相菩萨,上方“明王宫殿”)5尊主佛,形体高大,各饰锦衣,螺髻秀颈,神态自若,面容慈祥,结跏趺坐于圆形莲台之上,左右两边分立胁侍菩萨。佛像背后悬塑多层天宫楼阁,雕梁画栋,祥云流彩,曲折回环,布置谨严,繁而不乱,直至顶端。

从右至左,阿难(多闻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未拍上)
由左至右,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未拍上)

南北两侧壁上悬塑佛祖十大弟子,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背后还有六小沙弥,非常灵动。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

大梁上,八大金刚,粱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景象。

六欲之天,拐角处可见五龙护法
顶部可见人面飞天

大雄宝殿门向东方,而风沙多由西北而来,此外,悬塑人物利用手中器物或场景要求,动作就势前倾,与灰尘下落方向形成角度,而我们看到的都是避尘的俯视面,因此看上去历经数百年,依然金碧辉煌,一尘不染。

琉璃圣境,可见四大天王

悬塑,始于唐代,留存下来的却并不多,隰县小西天堪称国内最大,山西省内现存唐代以来彩塑作品12712尊,小西天占1/12,明清彩塑8300尊,小西天占1/8,因此有“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之称。据介绍,大殿五尊主佛以及很多小型人物塑像都是用金箔贴体,金箔厚度只有白纸厚度的十二分之一,总共也只耗费黄金数公斤,也是传奇,称之为“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