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马蹄寺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西汉时期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马蹄寺,传说天马下凡时落在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

马蹄寺“三十三天”
马蹄寺“三十三天”俯瞰

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因山崖石质属粗红砂岩,不便雕刻,故绝大多数为泥塑。

马蹄寺残存
马蹄寺残存

这些石窟中最早的建于晋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凿,先为郭的隐居讲学处,后人增塑佛像,鼎盛时期曾有僧众三百多人。马蹄寺石窟群,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到近代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历史悠久、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之一,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

马蹄寺残存
马蹄寺残存

马蹄寺北寺气势恢弘的“三十三天”,五层二十一窟,形如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百米多高的绝壁悬崖之上,令人叹为观止。三十三天石窟里的台阶十分狭窄,且较为陡峭,石窟栈道修建在岩体内部,在国内属于比较罕见的一种石窟形制。7号窟名为“藏佛殿”、“站佛殿”,是一座平面为纵向长方形的大窟,佛像全部损毁。

金塔寺外景
金塔寺
金塔寺远眺

金塔寺是马蹄寺石窟群当中开凿最早的区域之一,保存最完整。洞窟坐北朝南,开凿在山谷中高约60米的崖壁上,一条211级的陡峭石梯可达。金塔寺需要单独预约,按时前往,洞窟有专门的讲解员,窟内禁止拍照。

金塔寺石窟(博物馆复制)
金塔寺石窟(博物馆复制)

金塔寺现存2个中心塔柱式窟。东窟高7米,宽12.4米,残深10.5米。中心柱座基之上分3层造像。下层四面各开1个圆券形龛,龛内塑一坐佛,龛外两侧胁侍除北面塑二弟子外余三面均为二菩萨,龛楣上方各悬塑飞天6~8身,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高肉雕彩塑飞天历史远早于敦煌飞天,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为国内仅有。中层每面开3个小龛, 除东西两面中间龛内塑交脚佛外,每龛内各塑一坐佛;西面南侧龛内为释迦苦修像,其龛外南侧胁侍为一天王,此外各龛外两侧均为菩萨立像。上层北东南三面均塑10坐佛10菩萨,西面为元代补塑5坐佛。四面壁间以影塑坐佛、供养菩萨填补。

金塔寺石窟(博物馆复制)

西窟高4.3米,宽10米,残深4米,形制与东窟相仿。中心柱四面仅下层各开1个大龛,东、南面龛外两侧塑一菩萨一天王,余皆为二菩萨。中层东、南、 西、北面居中分别塑倚坐佛、坐佛、半跏菩萨和交脚佛,其两侧除北面塑4菩萨4弟子外均为8菩萨。上层塑5佛、供养菩萨等。

千佛洞
千佛洞天王殿
千佛洞
千佛洞
千佛洞
千佛洞

千佛洞是马蹄寺石窟群当中开凿最早的区域之一,开凿在一道异常陡峭的红砂岩壁上,分为西区、中区和东区。除东区为87座浮雕舍利塔外,其余两区共有10余座石窟。5号窟名为“大雄宝殿”,6号窟名为“西方三圣殿”。

张掖千佛洞
张掖金塔寺
张掖马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