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又称为泽州二仙庙、小南村二仙庙、真泽宫、二仙观,创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外观形式及内部梁架结构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为研究山西宋金时期的建筑技术、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正殿内木雕“天寓壁藏”,也称为“天宫楼阁拱桥壁藏”,主龛三间歇山式,前后两进,东西设有楼阁与主龛连结,栏杆、斗拱、外檐装修及装饰中所用的图案都具有宋代风格,天宫圜桥是宋代佛道帐常用的手法,是一座典型的宋代木构建筑模型,由四个单体建筑和一个单拱廊桥组成,均为庑殿顶,斗栱昂枋、脊瓦兽吻皆木制而成,斗栱出六挑,此斗拱类型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为孤例。龛内正中塑二仙坐像,高2.5米,两侧分列侍女像,共16尊,高1.48~1.63米,后檐墙现存卷轴山水花鸟壁画。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传说二仙本是陵川人氏,唐朝人,父亲是乐山宝,母亲杨氏偶感神光而怀孕,生下二女,出口成章,聪慧睿智。不幸母亲早逝,继母对二女百般虐待。寒冬腊月,逼二女单衣赤脚上山采菇,冻僵的双脚裂开一道道口子,流淌的鲜血,渗入冰冻的土地,长出味道苦涩的苦苣。这种在上党地区随处可见的野菜,传说就是二女鲜血化成。盛夏酷暑,继母又驱二女捡拾麦穗。陵川地区山高气凉,鲜有种麦,二女不敢空手回家,嚎啕大哭,惊动天阙。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

天降黄龙携二女驾祥云升天,化为仙人,终成正果。宋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宋徽宗赐“真泽”为庙额。宋政和元年(1111年)四月十一日,宋徽宗敕封二仙为冲淑、冲惠真人。老百姓无论天旱祈雨,还是七灾八病、求子祈福,都来祈祷二仙。

晋城二仙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