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的沅水之滨,它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比凤凰古城都要早900年。

中正门是古城的西门,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戴笠所书。我们到的那天,正赶上一场白事,在城门外的广场上要正准备着宾客的餐食,据说有400份。

从城门进入,青石老街,马头墙,各式门楼,随着巷弄迎面而来。建筑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

“九街十八巷”和“丁”字巷是黔阳古城的特色街区布局。古城里以南北两条正街为主要街道,两边分布着鱼骨状的街巷,纵横交错,称为“九街十八巷”。黔阳古城原是一座因兵而起、因商而兴的古城,为防止外部入侵,古城里的街道便布置为“丁”字型格局,这样,可以迷惑敌人走进“死胡同”又不能容易逃脱,便于阻击。

黔阳历史悠久,西汉高祖五年置镡成县,唐贞观八年改为龙标县,宋元丰三年改名黔阳县,历代县治设于黔城。沅江和㵲水(意思是妇女在江边杵衣洗物,动作形态恰似跳舞)在这里汇合,古城三面环水,按照风水学推论,是为风水宝地。

古镇上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楚风堂,原名逸尘轩,现在是侗族收藏家吴晃创立的古玩博物馆。

我们住在邓家大院,一个400多年的老宅。

灶王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为纪念黔阳县令史在旷而建,原名“怀德祠”。嘉庆八年(1803年),移灶神于此,遂为“灶王宫”。现建筑为2006年袁世为先生重建,以祭祀灶神为主,展览奇石、字画为辅,兼及品茗、宴饮。因馆主酷爱收藏奇石,故又名“璞庄”。

夜晚守在灶王宫中的老人。

万寿宫,正门为方形石柱砌成的三层浮雕石拱门,两侧和四周镶嵌着石板浮雕,宫内有天井式古戏台。

节孝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后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多次复修,民国时曾为-县党部,抗敌后援会办公场所,戴笠临时公馆、《黔阳民报》社旧址。

节孝祠为“工”字形窨子屋,正堂门楣金字匾额“为妇女劝”四字,为清代教育家、诗人、黔阳教谕黄本骥所书。

展出的木雕“喜怒哀乐”。

砖头都有着不凡的经历。

这里也是军统特务的培训基地。

龙标胜迹门是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园林的大门,也是黔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龙标胜迹门建于清代晚期,也称“三绝门”。其门高12米,门宽7米,门坊正中为大型泥塑的王少伯送客图,左右为春、夏、秋、冬四季图。泥塑使用古代“堆塑”工艺,材料主要是桐油、石灰、糯米。这些泥塑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世所罕见,为第一绝。牌坊高达三丈多,却面向临河处倾斜了两尺多而不倒,是为第二绝。门楣正中是一个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常人见到的指南针上北下南正好相反,是何缘故,至今仍为千古之谜,此乃第三绝。

唐代“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在此为官七年,据说《芙蓉楼送辛渐》即诞生于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一株千年古樟在古城墙边凸起的土台上疏枝散叶,此树名为“昌龄香樟”。

雨夜的古镇更显别致。

据说是很好吃的春卷。不过看着两个老板像是兄弟俩,这个竞争也是残酷。

钟鼓楼边做手工针线的老人。

理发店里古旧的座椅。

这里不如凤凰喧闹,静谧而祥和的感觉,虽然不大,但是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