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棒托寺

棒托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茸木达乡,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始建于元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现存文物包括喇嘛塔与石刻藏经两部分。

棒托寺始建于元代,占地面积10229.4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寺庙僧侣200余,均信奉红教、觉囊教。

寺内共有喇嘛塔32座,分别为明、清、民国时期陆续修建,在历史上与西藏的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并称全国藏区3大塔群。塔均为堵波式正方形塔基,瓶肚形塔身,十三轮塔刹。降妖塔建于1427年,塔基边长9.25米,塔体通高32米,内存部分明代佛像和壁画,是塔群中历史最悠久的喇嘛塔。

塔群中部有石刻藏文佛经,其中大部分为嘎木绒经,刻于1438年,余为甘珠尔经,刻于1910-1920年间。石刻大藏经从明正统年始由60余名石匠辛勤镌刻达9年而成,大藏经高9.7米、长46米、宽13米,占地598平方米,分《甘珠儿》和《丹珠儿》2部,用50余万片石双面刻成,依照经文顺序堆放,是藏区最完整的石刻藏经,也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石刻藏经堆。是国内外稀有的石刻佛堂和藏学经典,也是最完整的一部石刻大藏经,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

这里也有各式各样的经筒。

第一次看到刻在牛羊骨上的经文。

古塔中斑驳的壁画。

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渡河水,把河流弯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神佛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萨尔修行洞、喜瓦拉传承修行洞,吉祥八宝物、转王七宝分布其中。传说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修行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