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瓜州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直立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

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不晚于莫高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

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

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榆林窟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精美的壁画艺术,弥补了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足,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莫高窟并称为姊妹窟,属敦煌研究院管理。在我国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前往榆林窟的戈壁公路旁,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董书兵的系列作品。


《大地之子》,出生在戈壁大漠,天为被,地为床,独自酣睡于戈壁之中。雕塑长15米、高4.3米、宽9米,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三维扫描获取模型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


《无界》,以丝路文明为创作背景,以榆林窟盛唐经变画中的建筑样式为蓝本,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国传统图形纹样、中国书法文字艺术等多种艺术理念,以现代建筑材料为载体,用视觉语言向世界传达千年丝路精神与文明的延续。总长60米,高21米,宽40米,使用建筑工程用特殊定制脚手架约6300根,约30000个扣件进行连接。
榆林窟地处戈壁之中,需要预约,特窟可以现场购票,洞窟中禁止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