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积石山大寺沟。2014年6月炳灵寺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炳灵藏语为“仙巴本郎”,即“十万弥勒洲”之意,明永乐年后,依藏语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是佛教圣地。




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在唐代《法苑珠林》中就有其始建于晋武帝时期(公元265年至274年)的记载,这比敦煌莫高窟有记载的前凉太清四年(公元366年)还要早约100年。




炳灵寺石窟也是我国营造持续时间最久的石窟寺之一,有上下四层,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炳灵寺石窟保存有西秦以来我国各时期的佛教艺术壁画和石雕,直至清代中期,发展成为一处多种艺术风格并存的石窟群,有“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之称。




其现共遗存窟龛216个,各类佛教造像815尊,各类有纪年的碑刻题记70余处、壁画1000多平方米。




炳灵寺石窟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佛像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而成,高达27米,是炳灵寺石窟中最为高大的佛像,也是中国第五大佛、世界第九大佛。


沿栈道拾级而上,大佛顶部是两个特窟,保存有西秦壁画,中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中国最早的“西方三圣”泥塑造像,中国最早的释迦多宝佛对坐讲法的壁画,中国最早的维摩诘菩萨绘画等等。参观需要单独购票,禁止拍照。


炳灵石林是一座天然的雕塑博物馆,奇峰无数,象形万千,掩映着炳灵湖水景,呼应着炳灵寺石窟,兼尽西北的粗犷和江南的柔美,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宗教的神秘气息,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