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义县奉国寺

奉国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大同华严寺天津蓟县独乐寺)之一,集木构、雕塑、彩绘等“辽代三绝”于一体。

锦州义县奉国寺
山门、天王殿、大雄殿
大佛寺山门

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金改奉国寺;因大殿内供有过去七佛,所以又名“大佛寺”或“七佛寺”。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

天王殿木雕
明代木雕韦陀像

天王殿韦驮菩萨为明代作品,由一棵千年红枣木雕刻而成。奉国寺是皇家寺院,韦驮菩萨的金刚杵尖是朝下,意味着寺院不留吃也不留住;如果杵尖是横平于胸的,意味着留吃不留住;如果杵尖朝上,意味着留吃又留住。

大雄殿

大雄宝殿坐北朝南,为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四柱,耸立在高台上,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两个佛殿之一(小于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殿内石狮
殿内石狮
殿内斗拱

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文物专家杜仙洲称“奉国寺大雄殿木构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我国建筑史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古建筑史学家曹汛也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全国古刹千百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迦叶佛(成就佛)
拘留孙佛(平安佛)
尸弃佛(健康佛)
毗婆尸佛(智慧佛)
毗舍浮佛(招财佛)
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
释迦牟尼佛

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佛(成就佛)、拘留孙佛(平安佛)、尸弃佛(健康佛)、毗婆尸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财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佛像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结跏趺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在佛教界独一无二。通常寺院释迦牟尼都在中间,但此地释迦牟尼排老七,在最西侧,排行最小,这也是奉国寺七佛特色之一。

佛台力士
佛台力士
佛台神兽

佛像均是由黄泥、稻草、糯米浆制成,只有表皮覆盖,里面是空心的。义县考古和文物保护服务中心主任闻辉发现,“造像木骨架结构中有一整根贯穿头部、身体、莲花座和佛台的中心立柱,这根木‘脊梁’与大殿‘顶梁柱’规格相当,能让造像端坐千年,却不倾不斜”。

毗婆尸佛
石碑基座
石碑

奉国寺供奉七佛的原因,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辽圣宗遵其母萧太后之命,因大乘佛教的流传而塑七佛阐释教义;其二是辽圣宗为缅怀母后萧绰及六位已故功臣而作;其三是按“人王即法王”的观念,以过去七佛分别对应自辽德祖(追谥)以下的辽太祖、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等六位先皇和在位的辽圣宗本人。

过去七佛
过去七佛

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相对而立,高2.7米,共14尊。诸菩萨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视,两足踏莲花一朵,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金刚像
金刚像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金刚像一尊,高3.5米,拄杵昂首,刚劲威武。

壁画

梁架和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四壁有壁画,延续了唐代的用色风格,画有十佛、八菩萨、十八罗汉等,似为元代作品。

大雄殿
法轮天地
慈润山河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所立“大雄殿、法轮天地、慈润山河”三块匾额,是中国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誉为中华名匾,有专家学者分析论证,三块牌匾字迹为乾隆笔迹。现在悬挂的牌匾都是仿制。

鹰瓶观音

主佛背后供有明代所塑的男像观音——鹰瓶观音,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观音的风韵,为国内罕见。因其与七佛背对而坐,所以也称他为倒坐观音,这也是明代所塑的国内唯一男像倒坐观音。

锦州义县奉国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