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云冈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景区大门
接待大厅
佛灯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新修的通道,2023.10.19
日晕,2023.10.19
新修的景观,2023.10.19
入佛知见,进入此门才见石窟

196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2窟,精美的雕塑
石窟造像
石窟壁画
高处的石窟
当年开凿石窟留下的车辙印
第3窟中的一佛二菩萨

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截至2011年),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尊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几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第5窟外

第五窟的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窟内佛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不让拍照哦,只好拍了次要的。门侧都有精美的雕塑,看见飞天了吗?比莫高窟的要粗犷吧。

柱头装饰
精美石窟,2023.10.19
精美石窟,2023.10.19
精美石窟,2023.10.19

在云冈石窟开凿的初期,其风格带有浓厚犍陀罗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姿势也明显反映了外来的风格,包括脸形较为丰腴、肉髻较高以及眼廓较深、鼻子较高。

精美石窟,2023.10.19
立柱金刚,2023.10.19

云冈石窟开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时。石窟的主要结构多沿袭汉朝,佛像的衣着与表情也与初期较为不同。例如:大多数佛及菩萨的服饰都近似于南朝士大夫的穿着,且脸形、五官也较为世俗化、汉人化。

石窟造像
藻井
对比一下修复情况,2023.10.19
壁画
壁画,2023.10.19

第三期石窟多开凿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石窟规模缩小但数量增多。本期的石窟多是为了祈求平安及超渡亡者而兴建,故在窟中有世俗男女供养人排列于龛下。

门框雕像
门框雕像
二佛并坐,2023.10.19
二佛并坐

在云冈石窟可以看到很多的“二佛同坐”,也是有讲究的。在北魏孝文帝执政初期,孝文帝和冯太后共同执政,冯太后和孝文帝虽然在名义上被称为“二皇”、“二圣”,实际上是冯太后一个人在执政,而孝文帝当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是冯太后培养和掌控下的接班人。用佛教的理论来对照,冯太后是实实在在的“现在佛”,而孝文帝则是“未来佛”。依据《妙法莲华经》中“二佛同塔”的佛理,可以说“二佛并坐”是“二佛同塔”的形象化,将佛教义理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有机融合。

石窟外景
第16窟,交脚弥勒佛,12米,据说是比例没做好,结果上身太长

第16窟至20窟即“昙曜五窟”。营造分第20窟、第19—16窟前后两个阶段;五窟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对应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太子、文成帝;具体的营造次序为第20—17—19—18—16窟。这一营造次序既遵循也反映了昙曜五窟的营造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西为上。

第20窟
飞天

第20窟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不过相比看见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没有那种突然感动落泪的感觉。

特写

第20窟之后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所凿。

石窟造像
精美石窟,2023.10.19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第39窟的佛塔
透过石窟看人间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