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行——D1

说走就走,说容易也不容易,第一次进疆,选择喀什为起终点,一是因为领导碎碎念了帕米尔高原,二是听说疫情之后新疆游大火,北疆自然风光肯定人满为患,于是,南疆人文之旅就此展开。

老城街景
老城街景
老城街景
老城街景

直飞喀什,基本上是横穿中国,落地取车,午饭是一顿本地超赞的手抓饭,已经能感受到浓郁的异域风情了。入住喀什古城附近,刚刚的蓝天白云眼见着风起沙飞。这里虽然也用北京时间,但是和北京在地理上已经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日落都要9点以后,完全天黑差不多11点了,于是收拾一番,先逛喀什古城。

老城街景
老城街景

喀什噶尔老城,也称喀什老城,面积4.25平方公里,城区内分布着大量土木、砖石结构的伊斯兰传统民居,喀什噶尔老城是中国唯一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喀什名吃——缸子肉
手工艺品
手工艺品

对喀什古城最早的原始记录,是2100余年前西汉博望侯张骞所作的,但张骞所见到的疏勒城,在当时已是颇具规模,俨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市场。疏勒国都改称“盘橐城”,前身即西汉时疏勒城。自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中国正史上都记载说:疏勒国,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其都城方五里。古喀什城在唐代称“伽师”,这一称呼至今仍保留为喀什市最古老的居民区“恰萨”,伽师——恰萨——喀什,其实不过是同音异译。到喀拉汗王朝时期,喀什噶尔城被称为突厥语的“欧尔达坎特”——王都。

必打卡的老城一角
老城街景
老城中的美丽模特
百年老茶馆里弹唱的民间艺人

如今的老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的流行文化融合,处处显露出新鲜的网红气质。

晨曦中醒来的喀什
艾提尕尔清真寺前广场

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在老城西侧,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还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另两个分别是伊朗伊斯法罕伊玛目清真寺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代(公元1442年)。

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意思是“节日的礼拜场所”,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有礼拜堂和教经堂,大门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高4.7米,宽4.3米,有一个高17米的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刻花,门楼后面有一个大穹顶,顶端也有一个尖塔。门楼的两旁各有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但不对称,塔顶有新月装饰。每到礼拜的时辰,阿訇就在此小楼上高声呼唤,召唤穆斯林们前来做礼拜,因此这样的建筑物被称为“宣礼塔”(即邦克楼)。

宣礼塔

大门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阿訇讲经之用;寺院西部高台上是礼拜堂,由内殿和外殿组成,顶部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有轿式宝座。

外殿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由一位维吾尔族女富翁卓力皮亚汗捐资扩建,并购置600亩田产作为寺产。1873年改扩建后形成现有规模。

巨大的羊毛挂毯

长方形羊毛挂毯,总共绣有56朵花,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一家亲,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据说是和田的两位老大娘,用了18月的时间手工编织而成。挂毯正中绣的是石榴花,因为喀什的特产水果就是石榴。

两个小时的时差果然需要适应,逛了古城天还依然大亮,感觉一下子时间富裕了很多,既然每到一地都要逛逛博物馆,于是在内地下班时间,进了喀什博物馆。

喀什博物馆
喀什博物馆
新疆佛教遗址分布
公元六世纪的泥塑菩萨头像
汉砖雕刻

好了,第一天行程结束,好好休息,期待更精彩的旅程。

喀什噶尔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