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察隅到墨脱的路还没有通,因此要走一段318国道到波密。






德姆拉山垭口,海拔4900米,是这一路到现在海拔最高的地点了。过了垭口,一路下行,在并入318国道前,可以看见大片的湖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然乌湖了。



然乌湖,藏语称然乌错,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


波密,藏语称“博窝”意为“祖先”,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生地,原为曲宗、易贡、倾多三宗。在扎木镇大桥上,可以看到周边环绕的雪山,桥下是帕隆藏布江。

在波密需要办理进入墨脱的边防证,必须准备无犯罪记录证明。现在进入墨脱仍然采用“双进单出(双号日进墨脱,单号日出墨脱)”的政策,需要在晚20:00前通过进入墨脱的边防检查站。



嘎隆寺虽不大,半小时就可以转完,但却有三百多年历史,属红教寺庙,更重要的是寺内供奉着莲花生的手印。

墨脱公路即G559扎墨段,从西藏波密县城扎木镇到墨脱县城墨脱镇,是第一条墨脱公路。1975年动工,修建数十年,多次建成而被各种地质气候灾难冲毁,使得墨脱县成为中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1993年9月25日,扎墨刚能勉强通车,几辆汽车第一次开进墨脱县,次日的暴雨把公路摧毁。1995年以后分季节、分路段临时性通行,每年只能通4个月。从嘎隆拉雪山到墨脱镇,海拔高度从4100多米骤降至1100多米。2009-2013年10月,国家投资9.5亿元,建嘎隆拉隧道(海拔3700多米),墨脱能通车9个月。2017年10月开始三年总投资12亿整治改建,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路线全长117.278公里,是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的路段,墨脱公路,是中国最难修公路!


墨脱区域的山水特别多,沿途可见众多瀑布。亲水叠瀑位于G559扎墨公路约55K处,是扎墨公路沿线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也是墨脱旅游景区最具有特色的奇观之一,瀑布共分三级。乌当瀑布位于G559扎墨公路约90K处,瀑布从半空中喷簿而出,如白练、似哈达在从林中凌空而舞,颇为壮观。




墨脱拥有“五最一秘”的独特资源发展优势,即最优越的气候条件,最丰富的林业资源,最原始美丽的旅游资源,最充沛的水利资源,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神秘独特的门珞文化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带,有“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色,是世界屋脊的低谷、青藏高原的氧吧。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世界动植物博物馆”“世界生物基因库”之美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林多大拐弯,位于扎墨公路113公里处。果果塘大拐弯,是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美丽大转弯,因其形状类似一颗棒棒糖而被称为果果塘,是一处隐秘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世外桃源”。前往果果塘需要从墨脱县城乘坐观光专车,景区有一条玻璃栈道,可以俯瞰壮观的大拐弯。




墨脱县是个民族杂居的地区,有珞巴族、门巴族、藏族,古称“白玛岗”,藏语意为“花朵”,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胜地。墨脱原本不是门巴人的故乡,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门巴人在近一两百年前开始东迁,凭着勇气以及对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里迢迢来到白玛岗。他们并未找到传说中的极乐世界,却在这块富饶之地建立村寨,定居下来。还有一支东迁者门巴族的“门”是指门隅,“巴” 藏语指人,藏语“门巴”就是生活在门隅地方的人之意。



仁钦崩寺是墨脱最大的寺院。建寺时间是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年间,门巴东迁后不久,距今约8代人,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巴(藏族,山南加查县人,俗称卓堆林巴)主导修建而成。仁钦崩寺建筑风格奇特,庙宇为12棱角,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座,该寺在全藏乃至在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等国影响颇盛,但不幸于在1950年地震中被毁,1983年重建。

墨脱独有的“莲花叶”,是一种被真菌侵染的树叶,在叶片上长出了一圈圈病斑,观之颇似莲花、玫瑰之形,据说就出自仁钦崩寺附近的林中。墨脱世称莲花秘境,这些叶片也跟着有了含义。



格林村是墨脱县一处门巴族居住的村子,在村口的观景台,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角度,可惜当天云雾太多。在格林村的原始森林中,还有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巨树,刷新了此前云南高黎贡山区72米秃杉树王的纪录,被命名为“辛达布”,意为“神树”。观赏树王需要请村中向导带路,一次200元,进入原始森林需要四驱车起步。


离开墨脱,前往林芝,新318国道已经不再那么艰险。其实,还是要感谢在云南的山路经历,可以适应进藏后的丙察察、墨脱公路、219和318的风险路段了。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林芝的途中,多处限速30公里/小时。“林芝”藏语意为“神创的莲花宝座”,尼洋曲是西藏自治区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在雅鲁藏布江众支流中排行第四,水量丰足,仅次于帕隆藏布江。



古秀寺由多丹•日巴珠色大师修建于1332年。“古秀”是藏语音译,意思是等身像。古秀寺是西藏历史最悠久教派“雍仲本教”的史传名寺。寺内主殿供奉着5米高铜鎏金材质的辛饶弥沃佛像,右边是2.5米的铜制尊胜佛像和大慈母像,左边是2.5米的文殊菩萨和辛拉沃嘎佛像。四周佛龛上都是20公分左右的佛陀出家像,共计1080尊。殿堂两边供奉是24位虹化大师和两位恩师的铜像,还有1180尊琉璃材质的达布士扎佛像。


根据典籍记载,雍仲本教的祖师敦巴辛饶弥沃佛在这里第一次传授大乘佛法的八关斋戒,工布王的二女儿供奉了珍贵的柏树,敦巴辛饶佛亲手栽下这棵与自己等身的柏树,被称为等身树。这棵大树的周围有六颗小树围绕,代表度化六道的众生之意,也具有殊胜的加持,这棵树一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神圣之树,现被确认为世界上第一棵柏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