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

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 阅读: 431

关林

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阅读: 294

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心,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修建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占地约39.77公顷,坐落在洛阳市中州路北侧,洛阳博物馆西的东周王城遗址上。地跨涧河两岸,中间仿玉拱桥相连,占地一千零八十亩,是全国唯一的遗址公园,也是洛阳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阅读: 307

洛阳植物园

洛阳植物园位于洛阳市涧区南昌路与长江路叉点。原为隋代皇家园林“西苑”的旧址。是一座以栽培海内外植物名品为主,又有园林风光的古典式公园。占地200 亩,园内植物共1500多种,分类种植,并按地立条件,生态习性,使其机会组合,树花并茂,相映成趣。植物园的仿古殿门,古雅庄重,门额上有廖承志亲书的 “洛阳植物园”五大字。 阅读: 323

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东12公里处,建于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寺,尊为佛教“祖庭”和“释源”。汉明帝派使臣到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取得佛经、佛像,传旨修建寺院,因为佛经、佛像均由白马驮来,所以取名白马寺。也是官府建造的第一座佛寺。寺院坐北朝南,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昆卢阁依次排列。 阅读: 302

龙门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13公里伊河两岸,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营造,有窟龛2345多个,造像10万多个,佛塔40多个,题记碑刻2800多块。“龙门12品”为珍贵的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阅读: 441

石窟寺

看来巩义是个风水宝地,颜良文丑墓,苏秦墓,杜甫陵,以及诸多的皇陵都在于此。这次去看了石窟寺,虽然规模较小,而且被破坏的很严重,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古人的才华。没有带相机,用手机拍的,只好凑合看了。 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座落在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 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据唐龙朔二年(662)《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之碑》记载,北魏孝文帝在此创建伽蓝。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碑载:“自后魏宣武帝景明之间,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世无能烛其数者。”嗣后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相继于此造窟凿像。现存石窟前的木构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修。寺南临洛水,背依大力山。山的上部为厚4.50米的黄土层,下为岩石层,露出地面的部分厚20米。石窟群就开凿在岩石层上。现有主要洞窟 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及历代造像龛328个。总计大小造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他铭刻186则。造像题记包括北魏3则、东西魏10则、北齐29则、北周2则、唐代85则、宋代2则、时代不详的30则。 石窟寺现存洞窟五座,千佛龛一个,小型佛龛二百五十五个,摩岩造像三尊,共雕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碑刻题记二百余块。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石刻图雕(另一处位于龙门石窟的已不存在),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石窟寺背山面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被称为“溪雾岩云”的圣地,“石窟晚钟”为巩县八景之一,1982年国务院将石窟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级景区。 石窟寺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它把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同中原汉族艺术相结合,摆脱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特点,代之以面貌方圆,神态安详,多呈静态造像风格。因此,这里的雕刻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唐朝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巩县石窟寺在总体设计上突出的是利用窟内外壁面上端宽大的二方连续形式的边饰,造成整体格局上的完整和宏丽基调。窟内雕像位置的安排则以观者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坐佛二立佛为主,加上两壁整齐划一的小千佛,给人以一种繁盛崇高的审美感受。当观者返身离开石窟面对大门内侧又是场面肃穆的大幅礼佛图,尤能加深观者虔敬的宗教印象。 GE上的石窟寺 阅读: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