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台寺

想想当年没车的时候,周末和老婆也带着小不点儿的成同学跑了京郊好多地方,真的也是佩服自己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重游一些地方,似曾相识又怀疑记忆的,也是变化挺大了。

山门

据《门头沟文物志》记载,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原名慧聚寺,是一座没有名气的小寺。到了明代,英宗赐名万寿禅寺,也没有什么显赫之处。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就是最著名的哼哈二将。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这就是“窍中二气”,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置敌人于死地。

天王殿

辽代咸雍五年,在寺中修建戒坛,与福建省泉州市的开元寺戒坛、浙江省杭州市的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万寿禅寺中的戒坛规模居三座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且因寺庙曾经持有辽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故而从辽代至元代中期,这里被公认为北方律宗中心。万寿禅寺因为戒坛,又得名戒坛寺。乾隆皇帝留下“戒台六韵”诗篇后,人们被皇帝御笔感召,又把戒坛寺叫作戒台寺,沿用至今。清光緒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䜣被慈禧太后免职,到戒台寺隐居10年。

雕龙柱

戒台寺殿宇依山而筑,是北京地区保留辽代建筑风格最多、最完整的寺庙,殿堂坐西朝东,戒台是戒台寺的中心建筑。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复建)、观音殿和戒坛大殿,中轴线直指距离35公里的北京城。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

香火
木鱼

雕刻成挺直鱼形的木鱼,吊于库堂或走廊,在寺院过堂时敲打所用,以通知僧众吃饭或集合,称之为“鱼梆”、“饭梆”。

“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奇松远近驰名,其中最负盛名的为辽代存活至今的十大名松:卧龙松、自在松、抱塔松、活动松、九龙松、龙凤松、凤尾松、凤眼松、菊花松和莲花松。

九龙松

华北地区树龄最老的白皮松当属九龙松,它在戒坛院山门的南侧,植于唐武德年间,已有1300多岁,树高18米,树干周长6.8米。仲夏浓荫华盖,树冠九大枝干如九条银龙凌空舞动,故得名“九龙松”。

龙凤松

龙凤松在天王殿院内,它们像是一对旷古恋人,虽然身躯不能紧紧相依,但是树冠高处却枝杈相连,仿佛久别重逢再不愿意分开。

抱塔松和大师墓塔

5米有余的主干如巨龙手臂伸出山门前的矮墙,两条枝杈扭转抱定法均大师墓塔,以抱为护,斗转星移,矢志不渝。“怒涛夜吼雷雨声,抱塔龙松啼月黑”,清代诗人李恒良的《戒坛古松歌》这样吟诵抱塔松。

戒台

享誉盛名的戒坛高3.25米,三层,象征着佛教圣地须弥山,图案由莲花、浮云、法器组成,雕刻精美,束腰有113个佛龛,里面供有113尊戒神,形神迥异,是1980年整修戒台寺时重塑的,出自第四代“泥人张”张铭先生及其弟子之手。“树精进幢”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后面有“清戒”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戒台正中供奉着铜铸释迦牟尼佛,高5米,重5吨,按照明朝祖制恢复。

雕龙佛龛

明王殿为戒台殿的山门殿,原名优波离殿,供奉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而名,清改称明王殿,现今内藏原千佛阁的木质大佛龛,此木雕佛龛为明代遗物,雕工精湛细腻,佛龛的前额正中雕有一条张口鼓须的团龙。硕大的龙头居正中.俯视下方,其两侧各雕有一条行龙,下方为海水江崖。佛龛内顶上有三个雕龙藻井,整个佛龛共雕了一百四十六条大小不一的龙,为戒台寺明代艺术精品。

只有等级较高、香火旺盛的寺庙,才有能力建设五百罗汉堂。寺中五百罗汉堂位于戒台大殿的南北两侧,各有18间配房。历史上,这里曾供奉有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戒台寺住持度博主持建造的泥塑彩绘五百罗汉坐像。因为塑像本身是泥制的,加上年久失修,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戒台寺对外开放时,五百罗汉塑像早已毁坏,配殿建筑已成危房,墙体裂缝,屋顶掉瓦,被当作仓库使用。现今500罗汉为铜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