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青龙寺

经过村庄小路,在村外拐角处找到这个小寺,寺前铁狮威立,四周枣林环绕,宁静优美。

青龙寺

青龙寺,据《稷山县志》及现存碑载,寺创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东西长93米,南北宽74米,占地面积6858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天王殿)、腰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及两侧配殿和耳殿。寺内现存建筑腰殿、大雄宝殿、耳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明代重建。现腰殿、大雄宝殿内保存有元代佛、道、儒三教水陆壁画186.08平方米。

铁狮

元代最为典型的壁画构图即“千官列行”形式。神祇排列,先以地位身份论高低,将其进行分层排列,然后再将佛道诸神相互糅杂。诸路神仙虽多,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山门
山门匾额
韦陀殿前石狮

腰殿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的精华所在(已禁止拍照,借用网图几枚)。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补绘或重装。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四壁为“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西壁上为三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北壁上为十八罗汉,下为十殿阎君、六道轮回、天龙八部等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被我国著名的壁画研究专家潘洁兹先生誉为“稀世绝品”。

水陆画
水陆画
壁画局部

民间流传,寺内“水陆画”的画匠,是永乐宫壁画绘者朱好古的师傅,青龙寺的壁画要早42年。青龙寺为佛寺,永乐宫为道观,分属佛道两家,壁画表现内容自不相同,青龙寺以礼佛为旨,永乐宫以朝元为宗,但两处壁画的那种相似感一望而知,在人物形象和绘风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用笔多以铁线描和兰叶描为主,其衣饰、流云的描绘犹存“吴带当风”之遗韵,设色采用重彩勾填,色调以青、绿为主,兼用朱红、赭、黄、白等色,冷暖相间,古朴典雅,堪称具有精湛技艺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卷。

剃度图
唐僧取经

大雄宝殿的壁画,主要画于东壁和西壁之上。东壁是《佛说法图》,在东山墙上,释迦牟尼慈祥端庄,稳坐中央,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坐左右,前站阿难,迦叶二弟子,左右排列古大护法金刚,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后有听法的天帝及飞天凌空,琼楼玉阁,气势宏伟。西壁是《弥勒变》,在西壁上,正中为弥勒佛,左右为观音和地藏菩萨,南侧画有剃度图。正弥勒佛的下部,画有善财和龙女,上部画有人首鸟翅的伽楼罗护侍,手捧果盘,乘瑞云飞翔。

姚公神道碑

碑亭,里面竖有一通石碑,为姚公神道碑,前面立有两排石像生。姚公,即姚天福,他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代。姚天福宦海一生,官阶从八品到从二品,40年间所办案件多为惩治权、奸、强、暴等不法大案。元世祖说他是当朝魏征,赐名“巴尔思”,民间称他为元代的包青天。

浮雕照壁
鱼跃龙门
龙门瀑布

院子正中,有一幅浮雕龙门全图,为明末清初一富豪之家的照壁。只见滔滔黄河水,浪花飞卷,一条鲤鱼将头跃出水面,口中大水喷向天空,一条龙浮现,呼之欲出。青龙寺距离河津龙门并不远,人们把“鲤鱼跃龙门”的美好象征雕刻于石,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祈愿家中子孙学业有成、飞黄腾达。在照壁后,龙门瀑布倾天而下,大雾弥漫,笼罩群峰。西禹庙高大雄伟,东禹庙依山而建,庙宇楼台悬于空中。

青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