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纯阳宫

纯阳宫又称吕祖庙,太原纯阳宫以全国唯一的九宫八卦院建筑、中国首批禁止出境文物之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涅槃变相碑、唐代常阳天尊汉白玉石像等“纯阳三绝”著称。

挂着多个名号的大门

这几年其实路过太原很多次了,大部分都住迎泽宾馆,离此不远的纯阳宫也多次列入打卡点,怎奈疫情加上每次到太原的时候都傍晚前后,而且是真的路过。这次其实还是路过,只是到的早了些,终于可以去打个卡了。

四柱三楼木牌坊

“纯阳”二字,为洞宾之号,“宫”为祀奉神仙的宫殿。纯阳宫,因供奉吕洞宾而得名。

纯阳宫是太原市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现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所在地,经常举办艺术展览。晋地三大纯阳宫,在地理上处于一条中轴线上,位于吕洞宾出生地芮城县永乐镇的永乐宫被称为“南宫”,位于大同的纯阳宫称为“北宫”, 而太原纯阳宫则被称为“中宫”。

原宫门道德之门

纯阳宫创建于元初,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晋王朱新扬、朱邦祚兄弟二人进行大规模扩建,清乾隆帝间,郡守郭晋以及太谷人范朝升又先后出资扩建,增筑巍阁三层。

“蓬壶佳瑞”九叠篆

建纯阳宫缘由是铸吕祖铜像屡次不成功,有一个乞丐把一枚铜钱投在铸炉内,铜像遂铸成,但是铜钱没有被熔化,历经百年仍像新的一样,原因是乞丐的铜钱原来是戴在仙童的额头上的。但这显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不过是增加了纯阳宫的神秘性,让纯阳宫成为了最具仙气的古建筑。

明代铜铸弥勒像

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院内亭台楼阁样样皆有。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其造型、色彩均独具特色,惹人注目。正面和背面分别题刻“吕天仙祠”、“蓬莱仙境”。东有假山,西有碑廊。

吕祖殿内明代铜铸吕洞宾像

“道德之门”两侧有明代孙一元撰写的楹联“道合昊天䒶上仙班第一”、“祠开晋地埊下栋宇无双”。过道德之门进入第二院。宫门背后上方刻有“蓬壶佳瑞”九叠篆,字体折叠堆曲,是我国玺印文字中难得的一种字体。

吕祖殿内清代匾额

吕祖殿是纯阳宫的主殿,也称三祖殿,供吕洞宾、王重阳和丘处机,位于院落中央,面阔三间,方方正正,歇山式,上覆绿琉璃瓦,彩绘“八仙过海”图,殿内原奉吕洞宾塑像,是宫内最壮观的建筑。殿后的那座院落建筑格局颇为独特,具有鲜明的道教建筑特色,也是整个纯阳宫的精华所在。

明代青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像

三祖殿建成正方形,四面再出以正方形回廊,正是“两口为回”。吕祖之姓为“两口”,吕祖常以“回道人”自称,三祖殿形成的这个“回” 字,值得回味。

明代青铜真武大帝、桃花女、周公像

殿后两院,各以楼阁式建筑组成,高低错落,曲折回旋,形式别致。进“虚无洞”(匾额“别有洞天”、“瀛洲妙境”)为第四进,精华部分九宫八卦院,按照八卦方位建造。

唐代常阳天尊汉白玉石像

过“灵宝洞”进入第五进院。院内均为两层建筑,其三层建筑“小天台”为纯阳宫最高建筑。

建筑屋顶

纯阳宫布局严谨、造型完美、类型多样,洞台、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一格的典型范例。道德之门入道、献殿祭拜、吕祖殿间道、九宫八卦院修道、潜真洞得道,后两院的亭台楼阁羽化,在太湖石的假山上建有“关公亭”。

隐于闹市

吕洞宾(796年5月-?),原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以字行世,世称吕洞宾,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传闻他懂剑术,善诗词,云游各地,本是个避乱世的隐士。北宋仁宗时,有关他的传说渐多,他开始被“仙化”,吸收为道教中的神仙。

后院回廊

传说中的吕洞宾得钟离权度化,随其遁入终南山,修炼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度尽苍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传的吕洞宾遍游民间,济世化人。五代以后,天下大乱,四处征伐,人民饱受战乱流涉之苦,纯阳吕祖便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民间尊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除此之外,吕洞宾还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

纯阳祖师命书符碑

纯阳祖师命书符碑,清光绪朝立。青石质,通体磨光,高126.5厘米,宽101.5厘米,厚11厘米。碑额线刻牡丹纹,碑身四周线刻卷草纹。碑阳正中刻道教符号,无法释读。符号左右两侧镌发愿文,楷书,共8行,满行35字,共233字。碑阴共15行,满行52字,共571字。书法笔力遒劲,字体方正平直,秀美俊丽。

太原纯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