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清东陵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一带,是清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

清东陵全景

整座陵园共有5座帝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4座后陵,5座皇妃陵寝,8座皇子陵寝,4座奶妈坟,1座贞官墓和1座穆公墓,其中部分皇子陵寝分布于天津市境内。

孝陵石牌坊
孝陵神道回望大红门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整个陵区总体布局为前陵后寝,建有殿宇、宫墙、宝城、地宫、明楼等一系列建筑。通往各座帝陵的神路上,还建有石牌坊、神功圣德碑楼、多孔石拱桥以及石像生等。整座陵区由580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以孝陵为核心,自西向东依次为定陵、定陵妃园寝、普祥峪定东陵、菩陀峪定东陵、裕陵妃园寝、裕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景陵妃园寝、景陵双妃园寝、惠陵妃园寝、惠陵,最南侧的陵区大红门之外则是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昌瑞山以北则为风水禁地。

孝陵神功圣德碑亭
孝陵神道石像生起点

“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陵地风水的选择,关乎江山社稷和子孙繁衍,清东陵最具权威的文献资料《昌瑞山万年统志》中,这样描述东陵风水:恭维昌瑞山,原名丰台岭。一峰搢笏,万岭廻环。北开幛于雾灵,南列屏于燕壁。含华毓秀,来数千里长白之源;凤舞龙蟠,结亿万年灵区之兆。且其间百川旋绕,势尽朝宗,四境森严,众皆拱卫,实为天生福地,以巩我皇清万载金汤之基者也。“北开幛于雾灵,南列屏于燕壁”,说明风水所在地为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从此逶迤而来,结穴于昌瑞山,这是源自燕山;“含华毓秀,来数千里长白之源”,清朝皇帝认为东陵风水是由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白山结穴而来的,表达清朝皇帝认祖归宗的愿望。清朝统治者认为,东陵风水确实极富传奇色彩,北有长白山发祥之地,一路似巨龙蜿蜒而来,和东西走向的燕山交汇结穴,而燕山又南接南北走向的太行山,燕山和太行山似两条巨龙又在这里结穴。于是,昌瑞山为长白山、太行山、燕山三大干龙的结穴之处,含华毓秀,凤翥龙蟠,集天下灵气于这里,正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孝陵龙凤门
孝陵龙凤门

陵区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靠山昌瑞山龙播凤翥,玉陛金阙,如锦屏翠障;朝山金星山形如覆钟,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案山影壁山圆巧端正,位于靠山、朝山之间,似玉案前横,可凭可依;水口山象山、烟墩山两山对峙,横豆陵区之南,形如阙门,扼守隘口。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夹流,顾盼有情;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这天然造就的山川形势,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孝陵七孔桥
孝陵祈福表演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景陵神道和石像生
景陵隆恩殿《大清广舆图》【绘于清乾隆48年(1783年),是日本人长久保子玉在湖南平江人蔡方炳(字九霞所做《广舆记》的基础上所绘制的】

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国祚绵长、江山万代的愿望。

裕陵
裕陵丹陛石
裕陵陈列

相比于清西,清东陵可谓命运多舛。清帝逊位后,由于相关部门财力不济,导致清东陵的守陵人对陵墓监守自盗的现象屡禁不绝。1921年,北洋政府直隶省省长曹锐下令在东陵所在地设立垦殖局,将东陵地区的树木盗伐一空。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张宗昌率部占据清东陵,并将陵上的铜鹿、铜鹤、铜缸等全部搬走,仅金银器就装了几十大车。1928年1月5日,载涛、载泽以及载瀛向中华民国国务院递交书函,称景妃陵、惠妃陵、理密亲王园寝遭地方武装盗掘;3月,清室驻津办事处向张作霖致函称淑慎皇贵妃园寝遭到盗掘。6月,因军饷遭严重克扣,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对清东陵当中的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进行大规模盗掘,其他陵墓的隆恩殿当中的贴金也几乎全部被盗走。盗掘后,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的宝物贿赂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最终不了了之,寓居天津的溥仪只得自行将被挖出的遗骨重新安葬。该事件史称“东陵事件”,国民政府不追究孙殿英的责任,并最终导致溥仪和国民政府完全决裂,这是溥仪和日本人合作成立满洲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裕陵
裕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侵华日军和满洲国军以给溥仪看守祖陵为名,占据了清东陵地区,并设立了“东陵办事处”,对陵寝实施保护,栽植松柏风景树,举行简单的祭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东陵的破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陵办事处”被取缔,日军势力撤出东陵一带,清东陵的管理再次出现真空。

裕陵地宫
裕陵地宫
裕陵地宫
裕陵地宫

1945年9月起,当地盗墓惯犯王绍义为首的一伙土匪开始疯狂盗掘清东陵,先后洗劫了定陵、定东陵、定陵妃园寝、孝东陵等。同年底,时任中共冀东军区十五分区对敌工作部部长张尽忠,被王绍义以盗得的墓葬品买通后,把盗陵冠以“斗争皇上大地主”、“帮助群众度过饥荒”之名,广泛动员陵寝地宫的知情者、会用雷管炸药的能人加入,还拉拢了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区长介儒。张尽忠把参与盗陵的人员集中起来,各有分工。每次盗陵,都在陵寝周边5华里设置警戒哨,由持枪民兵负责看守,然后由青壮年劳动力负责挖开地宫入口,进入券门。

定东陵慈禧神功圣德碑
定东陵慈禧谥号石碑
定东陵慈禧谥号石碑座上的鱼鳖虾蟹

从1945年底到1946年1月,总计超过千人的盗陵队伍把清东陵除孝陵之外的其它帝陵全部盗空,大部分皇妃陵也遭到了盗掘。其他当地的土匪也在1945至1950年期间对陵墓进行了多次盗掘。首犯张尽忠1946年初夏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在唐山抓获,1948年在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病死;1951年,潜逃多年的王绍义落网,并被判处死刑。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了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东陵陵区加以保护,盗墓现象才被遏制。

定东陵丹陛石(凤上龙下)
定东陵隆恩殿内雕花墙壁,原有贴金已被盗刮
定东陵隆恩殿内金盘龙已被盗走
定东陵隆恩殿内天花贴金龙格仅剩5个

神路(专供棺椁、神牌通过的甬路),将自石牌坊(用石料构筑的牌楼,是陵区入口的标志物)至宝顶(地宫之上的封土)的几十座建筑贯穿在一起,依次有神功圣德碑亭(内竖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称大碑楼),石像生(设在神路两旁的石人、石兽雕塑群),龙凤门(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下是地宫),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皇帝与皇后的陵寝用黄色琉璃瓦,妃园寝与公主园寝用绿色琉璃瓦。

裕妃园寝(香妃)
裕妃园寝燎炉

目前清东陵开放游览的包括孝陵主神道、孝陵(顺治)、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景陵(康熙),开放地宫的为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清代最长的神道——长达6公里的孝陵神道;清代规模最大的石像生——数量达18对的孝陵石像生;还有目前国内唯一被誉为地下佛堂和石雕宝库的裕陵地宫石刻和号称清陵之冠的慈禧陵空前绝后的豪华装修。

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