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莲花池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也算抽时间串个门吧。古莲花池位于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附近,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假山和牌楼

古莲花池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是保州等处元帅张柔副将乔维忠的私家园林,当时称雪香园。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保定发生了大地震,“雪香园”等园囿建筑“尽皆废毁”,但由于雪香园池水深而不涸,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明代以后的志书中都把它随俗传记为“莲花池”,其名称逐渐演变为——古莲花池。

牌楼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保定知府张烈文重建,清乾隆、嘉庆、光绪三朝曾辟为行宫,并扩建修整,其中水面面积约占三分之一。

藻泳楼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时任直隶总督李卫创办“直隶书院”,址选在古莲花池。李卫责成徐德泰负责在古莲花池西北部“因旧起废”,修建书院,同时又在古莲花池东南红枣坡一带划出地方,筑起围墙,名叫“南园”,在南园建厅堂五间、瓦舍三间和一所凉亭,作为书院的别馆,专供学生们在此自学和研讨之用。书院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九月建成,因地取名为“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保定书院”)。

直隶图书馆

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莲花池扩建为行宫。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来此驻跸巡幸,乾隆皇帝先后6次来此游赏。

直隶图书馆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6月9日),直隶总督杨士骧为把遭受庚子之厄后的莲池重新建成读书治学的场所,拨银4800两,交直隶提学使卢靖,在水东楼之北、原“鹿柴”处开建图书馆,1909年11月建成正式开馆,卢靖亲笔书写了馆额“直隶图书馆”,收藏图书2000余种,供平民借阅。这是清代直隶省最早的图书馆,也是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

宛虹桥、宛虹亭、曲桥

古莲花池是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以水为胜,因荷得名,以水为中心,以山为重点,以山引水、以水衬山,山水紧密结合,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的古典园林。园林内主要有春午坡、濯锦亭、篇留洞、观澜亭、绿野梯桥、红枣坡、藻泳厅、君子长生馆、水东楼等古建筑,秀丽的宛虹桥、曲桥和元代建的白玉桥,参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间,园景布局严谨,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各景点有机组合在一起,保持了古莲花池小巧玲珑、漪碧涵虚的风格,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徐世昌书写的古莲花池牌匾

园内各景点主要采用的是“集锦式”布置,面向主体空间的水面,整体布局采用不对称的技法,错落有序。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建筑布局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建筑美与自然美形成对比,构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

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

古莲花池牌楼,坐南朝北,歇山式建筑,是一座三门四柱的彩绘牌楼,高约10米,朱漆彩绘,门上悬挂民国年间大总统徐胜昌书“古莲花池”大字横匾,门前石狮雄踞左右。两侧栏额的题词“涤翠“与“摇红”,状写本园“茂树葱郁,异卉芬蒨”的景色。背面,枋心籀书“莲漪夏艳”四字,是对本园夏季景观的精妙概括,成为昔日“保定八景”景名之一;两侧栏额的题词“蜺带”与“霞衣”,是对北塘主要景观宛虹桥和满池荷花的赞美。牌楼上的题字,是当代书法家黄绮的手笔。

怀素《自叙帖》
米芾《虹县诗》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现存石刻嵌于北碑廊粉壁之上。

康熙手书“龙飞”和“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庆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祖父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行宫供奉,当年曾悬挂在行宫奎画楼上。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见乾隆皇帝对莲池行宫如此重视,将“龙飞”二字摹勒于石,然后请拓工精拓,再装裱成幅,分赏直隶官员,得者如获至宝。后来,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入保定,莲池行宫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奎画楼化为灰烬,“龙飞”原迹不知去向,只有此刻石留存于世。《故事成语考》载“皇帝即位曰龙飞”。在康熙16岁时,巧妙设计剪除鳌拜,国家大权真正由自己掌握,“龙”可以自由腾飞了,这时他心情欢快无比,信手写下“龙飞”二字,表达了他要展翅腾飞,施展宏图大略的愉快心情。

唐田琬碑亭记
田琬德政碑

田琬德政碑是古莲花池园内时代最早、知名度最高的碑刻,屡见于历史著录。该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是易州刺史田琬改任安西都护时,易州士绅为其立的德政碑,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苏灵芝书丹。此碑书体健美,笔法潇洒流畅,刚柔相济。

王阳明诗碑

王阳明诗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是设在保定的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孙奇逢的弟子魏莲陆将珍藏的王阳明草书七绝献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内。新中国成立后,移入古莲花池保护。此碑字大径尺笔力雄健苍劲,章法严谨,和其诗文交融在一起,堪称“艺术双璧”。

保定古莲花池